贺克斌院士:减污降碳协同,应优化能源、产业等四大结构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3年年会8月28日-30日在京举行,国合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城市尺度来看,2015-2020年间,仅有31.3%的城市实现了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协同下降...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3年年会8月28日-30日在京举行,国合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城市尺度来看,2015-2020年间,仅有31.3%的城市实现了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协同下降。
气候变化已成为事关人类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温热浪、极端降水、自然灾害等风险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减排。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此外,中国空气污染相对来说尚处于高位,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性,因此,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该专题政策研究项目中方组长、国合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介绍,研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CO2排放清单数据,分析了中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2020年间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的协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5-2020年间仅有105个城市实现了PM2.5年均浓度和CO2排放量协同下降,占城市总数的31.3%。这些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平均下降了29%,CO2排放平均减少了23%,二者降幅相对 2015-2019年的变化均有所增加。相反,共有17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和CO2排放量同步升高,占城市总数的5.1%。
“研究发现,2015-2020年间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未能实现协同下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亟须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进。”贺克斌说。
从重点领域来看,工业部门实现了CO2减排与PM2.5污染改善的正协同效应,而电力供热、交通、民用部门仍呈现负效应,其结构调整的协同减排潜力有待大幅释放。
贺克斌表示,未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的机制,应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推动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
报告建议,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实施电力、钢铁和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开展VOCs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优化交通结构,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稳步调整用地结构,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充足和扩散条件较好的区域布局,实施重点企业退城搬迁。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 政策导向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
- 政策导向丨国务院办公厅:推动闲置低效资产改造转型用于康体旅,盘活存量资产!...
- 热门展会丨2024博鳌非遗文旅产业发展大会【2024/09/26】【海南】...
- 市场热点丨《黑神话:悟空》全球热销,山西旅游热度迅速攀升...
- 市场热点丨前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7.7%,从用电量看中国经济向“新”力...
- 市场热点丨公主岭:鲜食玉米产业活力迸发...
- 市场热点丨2024数博会8月28日至30日在贵阳举办 一批重要政策将集中发布...
- 市场热点丨商务部召开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座谈会,66云链受邀发言...
- 市场热点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 市场热点丨标准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丨ISO 55013数据资产管理国际标准发布...